廣和中醫的三個療程如下:

第一階段:循序漸進停用西藥

西藥抑制皮膚疾病,因此,一旦您停止使用西藥,大多數情況肯定會惡化。因此,停用西藥是要表現出皮膚病的原始外觀,這通常是需要心理建設

因此在治療開始時不要停止使用西藥,無論是外用還是內用,然後在病情穩定後慢慢停止使用西藥。

從每天一次更改為每兩天一次。每天一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西藥的使用。

第二階段:中藥介入治療

經過第一階段後,並逐漸移至第二階段。此時您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皮膚疾病有很多干擾因素,因此在第一次就診時醫生要求改善飲食和充足睡眠

但是大多數人很難完全戒掉誘發皮膚病的食物,因此效果無法立竿見影。

或者,晚上工作超過12點才真正上床睡覺,而且身體沒有很好的休息時間,即使有效,也很慢。

病程越長,皮膚上累積的毒素越多,因此藥物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有效。

根據經驗,此時有80%的患者在沒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放棄。真可惜,因為在此期間,症狀將開始改善。

第三階段:改善就在眼前

如果您可以堅持到這一階段,症狀將開始改善,皮膚過敏或是紅疹的範圍會開始減少。

皮膚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很難逆轉。有時你可能覺得血壓與皮膚無關,但是控制好血壓更好,反而皮膚自然會好轉,這也意味著血壓是皮膚炎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的實際治癒的案例中,許多人都是漸漸捨棄西藥,轉向中醫治療,都獲得不錯的效果,而且復發的機率相當低

因此透過我們數十年的行醫經驗,讓你獲得改善各類皮膚炎的機會!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客製化專屬改善計畫!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WEDE46156FRE18EWCDW8CE

 

內容簡介


  你討厭愛說話、問個不停的小孩嗎?
  你對愛唱反調、愛講髒話的小孩感到無可奈何嗎?
  當你發現小小孩自慰時,是否感到不知所措?
  為什麼小女生會想跟爸爸結婚,小男生長大後要娶媽媽?
  為什麼孩子年紀小小就會模仿大人「做愛做的事」?
  究竟,「性」該怎麼說,又該如何教?
  「性」教育與幼兒成長發育又有何關係?
  孩子的一舉一動其實皆有緣由,下次,當他再次「脫序」演出前,先設法找出原因吧!
  本書綜覽古今中外兒童學家、性學家相關論著,為您詳解幼兒性事,是目前最新、最完整的幼兒性教育專書,關心孩子未來的您,絕不可錯過!
  本書主旨

  「性」在幼童生長與發展的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關鍵地位。但成年人或教育者卻往往因為性知識不足或傳統價值觀念過於深梏,而常躲避孩子在各生長階段中對「性」的疑惑與好奇,甚至傳達偏頗的觀念,以致造成人格發展上的惡性循環。

  全書內容以生命誕生、成長的歷程作一連貫的系統編排——由精、卵相遇結合開始,歷經生產、新生兒時期、幼兒期,至兒童期結束為止(8歲),共11個階段(篇章);更以性生理與性心理發展、性行為發展與社會發展、性教育的實施等三大角度深入詳析,輔以佛洛依德、皮亞傑等多位相關領域學者論述佐證,其中不乏實例對照與實驗證明,並穿插有趣的相關傳統民俗介紹,如取名又稱號名、生女嬰時胎衣放水流;生男嬰則胎衣放入甕等。

作者簡介:
  林燕卿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博士
  經歷:1.實踐大學、國立空中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兼任講師
  2.財團法人杏陵醫學基金會家庭生活與性教育主任
  研究領域:性教育、兩性關係、婚姻與家庭、衛生教育、醫療
  代表著作:親職性教育介入效果之研究
  現職:1.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2.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中心」主任
  3.中華民國性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4.臺灣愛之希望協會常務理事
  幼獅著作:1.校園性教育手冊
   2.新舊男女——兩性平權新視野
  3.校園兩性關係

詳細資料

  • ISBN:957574517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若心門清凈無塵,所見外物都是無限。——十八世紀英國浪漫派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 打從第一宮的階段開始,我們從浩瀚無垠、萬物一體的生命網絡中誕生,一步一步地活出自我,成長茁壯。但到了第十一宮,當我們終於明了宇宙萬物其實是息息相連的,牽一髮動全身,就會開始質疑自己與其他人是否真的有所不同。神秘學者和科學家都認為,我們並不是遺世獨立的個體,其實會與其他人相互影響。萬物的心靈都是相通一氣的,自我也會直接受到其他人的左右和影響,我們很快就會拋開自我隔離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疆界延伸的自我。在第十二宮的階段,我們會透過心靈與靈魂而非智力或理智,感受到自我意識的消融,同時也會體驗與自我及超越小我的事物融合的過程。或許就如英國戲劇家克里斯多福•佛萊(Christopher Fry)所說的:「人的靈魂可以延伸至神的國度。」 詩人華特•德拉梅爾(Walter De La Mare)曾經寫到:「我們的夢想就是黯淡伊甸園的傳說。」從最深的層面來分析,與雙魚座和海王星有關的第十二宮,代表了每一個人心中的消融慾望。我們會渴望回到融合無界的生命源頭,回到本體的最初狀態。弗洛伊德、榮格、皮亞傑(Piaget)、克萊恩等現代心理學家都同意,嬰兒最初期的意識結構是前主體/客體(Pre-subject/object),對於時空的界線是渾然不知的。早期的記憶會留下最深刻的印記。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是十分清楚一點,意即最內在的本質是浩瀚無邊又亙古不滅的。我們最深層的渴求就是重新發現本質的完整性。從化約論學者的觀點來看,我們會渴望與已經失連的完整本體重新產生連結,就像要退回到出生之前的狀態;但是從靈性的層面來分析,這是一種試圖與自我根源產生連結的神秘渴望,意圖在超脫個人層面的次元中獲得一種歸屬感。這有點像神聖的思鄉癥。 乍聽之下,重返生命源頭是一種令人心醉神迷又寧靜、和平的狀態,但是我們會抗拒這種渴望,因為在內心深處仍然想保有自我,也害怕自我會因此消融。我們如此努力才讓小我在生命中贏得一席之地,為何要放棄呢?第十二宮與雙魚座有關,它的符號就像兩條魚朝相反的方向游去。人類在此面臨一種基本的兩難抉擇,面臨到對立兩端的拉扯。每一個人都想要擺脫這種隔離感,轉化自己的孤獨,但又害怕會因此失去獨立的自我,恐懼自我會因而瓦解。這種存在性的兩難:一方面渴望著整體,但又因為害怕而抗拒,就是第十二宮的主要議題。 自我意識的消融是如此地令人懼怕,所以人們會尋求其他的方法,來滿足自我轉換的渴望。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透過性和愛,重新與整體產生連結,其背後的意涵就是:「如果我被愛、被擁抱或是被融入,就可以超越孤獨。」另一種手段則是透過權力和聲望,重溫無所不能又無所不在的全能感受,其背後的意涵就是:「如果我能擴張影響力的範圍,蕓蕓眾生就與我有所關聯了。」至於耽溺與酒精和藥物,則是另一種打破窠臼疆界的手段。自殺衝動以及各種自殘行為也為經常以「意圖重返更愉悅的無我狀態」作為藉口。有些人則可能直接透過冥想、禱告或奉獻於神等方式進行自我轉化。第十二宮與這些議題都有關係。 無論透過何種手段,第十二宮都是要「瓦解」、吞噬、吸收或是擴張自我意識。第十二宮講的是放下「我在此」「你在彼」的概念,也就是要模糊我們與他人間的界線。因此,第十二宮很強的人很難有清楚的自我認知,他們總是受到周遭的人事物左右,有些人還可能會誇張地扭曲自我的身份認同。他們除了犧牲自我,藉此與神秘或靈性的事物合為一體,還會試圖讓自己擁有這種靈性特質。有些人不會去接近神,反而會試著扮演神的角色。這種自我膨脹心態就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布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所稱的「對高層意識的旁敲側擊」(Higher-sidetracking)。 第十二宮會帶來一種對於自我的困惑感,這會讓我們缺乏具體的人生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會感覺既然萬物皆是一體的,那還有何差異呢?一旦我們確立了自我,開始為生命鋪陳架構,總會突然感覺被釜底抽薪,再度陷入混沌又無知的狀態;一旦我們覺得掌握了某種可以讓「自我」意識依靠的事物,它又會神奇地消失不見。整合萬物或是探索個人極限的能力,都會臣服於一股偉大的消融力量之下,而我們幾乎是無力可施,只能夠俯首稱臣。 人我之間的模糊界線,不僅讓我們看不清楚自己的起點,也無法認清其他人的終點,但這種困惑會讓我們對其他人產生更深層的憐憫和同情。有些第十二宮很強的人無法負荷周遭的苦難,往往會逃避或遠離這個世界。也有些人會感覺痛苦「就在那裡」,自然會找出紓解痛苦的方法。無論程度如何,第十二宮講的就是「承擔他人的慾望和理想」的幫手、「調停者」(Fixer)、拯救者、殉道者或是救世主。 犧牲(Sacrifice)這個字的原意是「神聖化」,意即把一件物品獻給神明或更高層次的力量,就可以讓那件物品變得神聖。綜觀第十二宮蘊含的所有層次的意義,我們就會發現人類是透過自我犧牲,或是將自己獻給更高層次的力量而獲得救贖。這是一種不變的真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必須放棄自主能力,才能夠與無所不在的全體結合為一體,也才能透過犧牲和痛苦來放下自我,產生更多的憐憫和精神上的覺知。我們很容易將痛苦的價值和犧牲的本質,扭曲成「我必須受苦才能找到神」或是「我必須放棄所有滿足自我的事物」。然而,或許並不是那些事物必須被犧牲,而是我們需要與它們產生「連結」。我們一旦從關係、擁有、意識形態或信仰中建立了自我意識或成就感,就會與深層、基本或疆界消弭的本質失去聯繫。 有些人會努力追求第十一宮的夢想和願望,但是到了十二宮的階段又會發現一種更完整的快樂,而覺得自己被愚弄了。他們會發現之前的那些能夠為自己帶來極大滿足感的事物根本就不夠,也無法代表一切。有一句羅馬諺語說:「有什麼能夠與永恆相比呢?」而第十二宮也會不斷地提醒我們,所有的快樂都渴望永恆。 按照傳統,第十二宮(與其他的水象宮位,意即第四宮和第八宮)揭露了意識覺察下的模式、慾望、衝動和強迫力,這些東西都會明顯地影響人生的選擇、態度和方向。那些深藏在無意識記憶和過往經驗中的東西,不僅會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影響我們面對世界的態度,但這些影響力到底能追溯至多久以前? 在某些情形下,第十二宮內的行星和星座可能與心理學家所謂的「臍帶效應」(The umbilical effect)有關。根據這個概念,培育中的胚胎不只會接受母親所吸收的物質,也會受到母親懷孕時的心理狀態影響。母親的態度和經驗會透過臍帶傳達給子宮內的胎兒。我們可以從第十二宮的行星排列,看出母親「傳給」胎兒的本質。如果冥王星在此,母親懷孕的時候,可能會經歷傷痛,而小孩一生下來就會具備一種對生命的危機意識,不停地覺得厄運即將來臨。這種態度並非源自任何有意識的記憶,而是對於人生的一種模糊看法。舉個例子,我最近遇見一個案例是一位長腦瘤的孕婦。她的女兒誕生時,本命盤上的冥王星落入第十二宮,而她在產下女兒不久之後就撒手人寰。 如果我們往前追溯,在子宮之前到底還有些什麼經驗?許多占星家把第十二宮稱為「業力宮」(house of Karma)。輪迴論者(Reincarnationist)相信,人類永恆不變的靈魂都在邁向完美的旅程中,最後都會重返無法在短暫一生中到達的源頭。人生旅途每一個階段的遭遇,都是由明確的法則而非機會所決定。我們的每一次重生都會帶著過去世的經驗成果,也會帶來這一世發展的潛能,而前世所設定的目標都會影響今世的遭遇。靈魂之所以會選擇特定的時間降臨人間,是因為那一刻的本命盤形態符合這一世成長所需的經驗。依此看來,整張本命盤顯示了我們的業,包括過去世累積的結果,以及需要在這一世覺醒的東西。更清楚的說法是,第十二宮顯示出我們從過去世「帶來」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往往會以福報或業障呈現出來,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第十二宮的困難相位代表我們在過去世濫用的或能量所導致的缺失,所以必須在這一世學會如何明智地善用它。這十二宮的良好相位則暗示著可以在這一世妥善利用的累世特質,也就是我們在過去世做完「功課」的成果。根據這個理論,有些占星家會把第十二宮稱為「自我承擔」或「自我毀滅」的宮位。例如,火星或牡羊座落入第十二宮,過去世的問題就是自私、衝動或魯莽,如果這一世還是不脫舊習,人生就可能會更加地「沉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火星如果落入第十二宮,而且相位良好,就代表在過去世已經學會勇氣、力量和直率等火星的正面特質,同時在這一世還保有這些特質,可以在經歷危機時恰如其分地將這些特質發揮出來。第十二宮的複雜相位也代表行星的影響力或能量是懸而未決的,考驗著我們如何去面對和處理。如果能夠善用這股能量,就可以獲得回報;如果失控地濫用這些容易產生問題的行星或星座能量,後果可能就會十分嚴重。 無論是「臍帶效應」、業力或輪迴的理論,第十二宮的行星排列都代表那些記憶模糊,或是看不清楚的因果源頭會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透過水象的第四宮我們繼承或保留了祖先的過去遺產。到了第十二宮的階段,我們可能會接受更大量的遺產或記憶,也就是榮格所稱的「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亦即全人類的集體記憶。榮格將集體無意識定義成「每個獨立靈魂的先決條件,就如大海是每波海浪的載具。」如同第十二宮所顯示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與過去相連,帶有超越個人所知的經驗記錄。 除了過去的殘存物,集體無意識就像是一個倉庫,儲存了許多有待開發的潛能。美國製片家柯林•威爾森(Colin Wilson)曾寫到:「集體無意識不止涵括了一個人的所有過去,也包括他的未來。」無意識不只是壓抑了隱藏的想法、衝動或願望的殘餘物,同時也是一種「理解與經驗潛能」的根源,代表一種個人尚未接觸過的根源。換言之,第十二宮不只包含我們的過去,也包含了未來。 某些第十二宮有相位的人會擔任調停者或媒介者,傳遞集體無意識的宇宙神秘原型意象。依照程度的不同,藝術家、作家、作曲家、演員、宗教領袖、治療者、神秘主義者或現代先知都屬於這一類人,他們會透過自己已經「轉換」成的模樣,變成鼓舞或驅動他人的工具。他們會彈奏絲絲入扣的旋律,與我們內心深處產生共鳴,藉此以分享他們的經驗。無數有第十二宮的案例都證明了這個現象:古典音樂學家克勞帝•德布西(Claude Debussy)就有象徵美感的金星在獅子座落入第十二宮。畫家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則富有想像力、易感的月亮在巨蟹座落入第十二宮;掀起浪漫主義運動的詩人拜倫(Byron),其文字、韻律及風格既詼諧又直率,則是木星在雙子座落入第十二宮;法籍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則是太陽、海王星、金星、冥王星和月亮都落入十二宮。這些都是只是少數的幾個例子。 第十二宮的能量不僅是用在滿足個人的目標,我們很可能會為了其他人展現第十二宮的準則,而非為了自己。舉個例子,火星落入第十二宮意味著我們可能會為了其他人而戰鬥。換言之,我們會送出自己的火星,或是把火星「提供給他人使用」。水星在十二宮則可能說出其他人的想法,或是擔任其他人的發言人。 有些人則會透過第十二宮的安排,過著一種「象徵性的生活」,這些人個人的人生議題經常會反映出集體的潮流和困境。舉個例子,太陽天秤座落入第十二宮的甘地(Mohandes Gandhi),變成了數百萬人心中和平共存原則的化身。希特勒(Hitler)的天王星落入第十二宮,讓他格外能接收到當時的意識形態。詩人歌手巴布•迪倫(Bob Dylan)第十二宮的宮頭星座是射手座,而主宰行星木星落入第五宮,這代表著創作和表達。他的音樂不僅能讓人朗朗上口,還掀起了一九六零年代反文化潮流。一位天王星巨蟹落入第十二宮的黑人女性在英國出生成長,當地幾乎都是白種人。她為了融入當地的生活,不僅得處理自己的難題,還必須為其他黑人的理想抗爭。 第十二宮也常被成為「神秘敵人」和「幕後活動」的宮位。這很容易從字面上解釋,意即有人在背後算計或對付著我們。然而,第十二宮其實與自身隱藏的弱點或力量有關,這些弱點或力量可能會破壞我們對顯意識目標的認知。簡單地說,第十二宮所展現的無意識慾望和衝動,往往會阻礙顯意識想達到的成就。舉個例子,一位和月亮和金星落入第七宮的男士,照理說在親密關係中會極度渴望與另一個人緊密結合,但如果他的天王星落在第十二宮,就代表他在無意識里可能強烈地想要自由和獨立,因此而犧牲了建立關係的念頭。整體而言,如果拿顯意識的目標和無意識的目標做個比較,通常都是無意識的目標勝出。在這個例子中,這位男士可能會一再地愛上那些沒有婚姻的自由女性,或是基於某種原因對方不想回應他的追求。如此一來,保持獨立(天王星落十二宮)的無意識慾望仍舊是贏家,遠勝過顯意識的需求。如果我們意識到了內在的衝動,只要自己願意,便可以做些規劃和改變。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某些模式和慾望,這些東西可能會操控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東西經常會從背後出現,帶給我們迎頭痛擊。因此,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有意識地去追求一個目標,卻總是遭遇層層阻擾時,不妨看看自己的第十二宮,就可以找到答案。 討論至此,我們可以聯想到一些符合第十二宮內涵的機構。第十二宮代表隱藏的或背後的事物,就像是醫院和監獄。就某種意義而言,這些地方「保護」了一些人,讓他們可以遠離社會。第十二宮有困難相位的人可能會在某些生命的壓力下崩潰,或在某些強大的無意識情結突然浮現時變成受害者,導致他們需要被照顧或是被控制。有些人還會被認為有害於全人類,因此遭到「處置」。無論是哪一種情形,冥冥之中都有一股高層的權威意志在支配著他們,這股意志會符合第十二宮的原則,讓他們屈服於超越小我的力量之上。有些時候,一個人為了重新建立身體與心靈的平衡,必須住進醫院接受治療或是暫時地脫離現實,因為這個過程可以讓一個人再次變得完整,而這也是十二宮的另一個法則。我們也可以從第十二宮看出孤兒院、收容所或殘障之家的經驗。 我們時常看到第十二宮有相位的人會在上述的機構中工作,他們會替比自己不幸的人服務,這就落實了第十二宮代表的同情和憐憫。教堂、各種慈善組織或修道院生活則是另一種領域,有些人會在這些領域中感受到一種召喚,自覺必須把一生獻給神或眾人的福祉。輪迴論者相信,這類的善行和服務可以清除過去世的「業障」。 我們在前面曾經提到,第十二宮代表著一種管道,讓我們可以接觸到世代相傳的集體經驗的記錄。因此儲存記錄的看守者,例如在博物館或圖書館工作的人,通常都有第十二宮的相位。 談到十二宮,我們必須再提一次古奎倫夫婦的研究。他們分析成功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時,時常會在他們的本命盤上發現火星落入第十二宮。科學家或醫生的土星、作家的月亮,以及演員的木星也經常落入第十二宮。根據他們的研究,落入第十二宮的行星(某種程度上還包括第九宮、第六宮和第三宮)會顯著地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職業的性質。這一種論點可能會讓很多占星家感到驚訝,因為一般都認為這些是與第一宮或第十宮有關。 但是按照我們對於第十二宮的理解,古奎倫夫婦的看法真的很奇怪嗎?如果我們感受到一股驅力,覺得自己必須將第十二宮的安排「分送」給其他人,就很可能會根據第十二宮的安排去開創事業。同樣地,如果第十二宮點出了我們在集體氛圍中比較容易感受到的能量,那麼我們很有可能在性格或表達方式上,反映出這些能量。就像運動員可以感受到領先勝出(火星)的集體渴望,作家也能融入集體的想像力(月亮)之中,科學家則可以滿足分類和建構(土星)的集體需求。 既然第十二宮指的是與精神、神性的事物重新產生連結,人們就可以把第十二宮的行星視為邁向偉大或超越自我的關鍵所在,一個人也會很自然地想要發展這些特質。在某種程度上,人們認為只有透過極致展現了第十二宮的準則,才能打開同往天堂的大門。每一個人都深切地渴望著完整和不朽,也就是這股驅力促使我們透過十二宮的行星來獲得成就。 對於某些人而言,第十二宮強調的是缺乏清楚的身份、模糊不清、沒有方向的生活、犧牲、被無意識的驅力和四周隱藏的氛圍征服的經驗,以及對痛苦和自我犧牲抱持扭曲的價值觀。然而,第十二宮的另一種概念則是,放下孤立的自我感受,同時勾起最真誠的憐憫和同情、無私的服務以及藝術靈感,最後就能夠與更偉大的整體結合。 在第十一宮的階段,我們將人類的和諧與連結理論化,同時可以在第十一宮的法則中證實這一點。到了第十二宮,我們會直接透過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感受自我與宇宙萬物之間的神秘關聯。萬物的存在都有如身體的一部位,也都是我們的一部分。一旦我們產生這種覺知,就很難去隨意傷害他人,因為這就像切掉自己的手指一樣痛苦。相反地,我們也會覺得只要滿足了自己的福利,最後也會給全人類帶來利益。 有一則古老的故事可以展現第十二宮的正面特質。有一個人獲準去參觀地獄和天堂。他先在地獄看到一群人圍著一張長桌坐下,桌上放滿了豐盛的美味佳肴,但這些人看起來飢腸轆轆又悲慘。他馬上發現,這些人之所以如此悲慘,是因為桌上的湯匙和叉子都比他們的手臂還長,因此他們無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大快朵頤一番。之後他又去了天堂瞧瞧。他發現那裡有同樣的一張長桌子,餐具也一樣地過長。但是在天堂,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湯匙或叉子餵食別人。所以大家都飽餐一頓,和樂融融。 我們的內在都有一種與萬物融合的本質。我們必須去體驗、承認、尊敬這一種本質,並且與它產生連結,這樣才不會完全失去自我的身份及獨特感。最後的竅門就是,悠遊在十二宮的浩瀚大海中,但有不會淹死。 我們從宇宙生命的母體中誕生,建立了自我意識,最後終於發現自我其實與萬物本為一體。無論我們是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透過第十二宮,體驗到一種更偉大的整體性,肉體都會死去且分解。當生命凋零的時候,肉體的獨立存在感也就消失了,而我們會用某一種方式回到出發時的集體基礎。所有存在於起點的事物,到結束的時候都不會消失。我們會重新回到上升點,再度展開新一回合的生命輪迴。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E2aP8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26417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楊梅雷諾氏症中醫診所推薦大雅唇炎中醫診所推薦清水癤/瘡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霧峰皮膚腫瘤中醫診所推薦
很多人都在八德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看好的 北屯疣中醫診所推薦 新社花斑癬/汗斑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八德最推薦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西屯足癬/香港腳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 桃園林口禿頭蕁麻疹中醫門診西屯網友都推薦到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 桃園林口脂漏性皮膚炎中醫中醫診所推薦 新社蝨症/蝨病/體蝨中醫門診中壢網路評比不錯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桃園頑癬/溝癬/騎師癬中醫診所推薦 平鎮濕疹中醫門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x27hh29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